送杨子达入国学

鸾凤久束咮,贤关时一鸣。
子今观上国,志岂为浮名。
母线丝丝直,爷诗字字情。
别离非所惜,回看锦衣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朋友杨子达去京城国子监读书的赠别诗,用朴实温暖的语言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前四句是鼓励:用"被束缚的凤凰终于能鸣叫"比喻朋友终于获得深造机会,强调读书不是为了虚名,而是要有真才实学。"贤关"指科举考场,暗示这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

中间四句最动人:通过"母亲缝衣的线笔直"和"父亲写的诗充满真情"这两个生活细节,展现普通家庭对子女的深沉爱意。母亲的一针一线、父亲写的每个字都寄托着期盼,这种亲情支持比任何豪言壮语更有力量。

最后两句是嘱托:直接说离别不用伤感,因为更值得期待的是将来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时刻。这里的"锦衣"既指 literal 官服,也象征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就。

全诗亮点在于将科举考试这样的大事,用家庭日常的温馨画面来衬托,既有"父母在,不远游"的不舍,又带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最后两句尤其能引起现代人共鸣——离家的打拼者,都带着家人的牵挂和对未来的憧憬。

吴泳

吴泳(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