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僧舍山茶

山僧手种两山茶,看到婆娑鬓已华。
应为客怀惊岁杪,先将春色照天涯。
绿裁犀甲层层叶,红染猩唇艳艳花。
冻颊如丹相映渥,不辞冲雨踏泥沙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种的山茶花,通过花的美丽反衬出时光流逝和生命坚韧的主题。

前两句写老僧亲手种的两株山茶花,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而种花人的鬓发也已斑白。这里用"婆娑"形容花枝摇曳的姿态,与"鬓已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岁月流逝。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山茶花的特点:在年末时节就提前绽放,像要驱散冬天的寒意;绿叶像犀牛皮甲般厚实有层次,红花像猩猩嘴唇般鲜艳夺目。这里用"犀甲"和"猩唇"两个比喻,既写出山茶的形态特征,又赋予其刚强和热情的特质。

最后两句写赏花人的感受:冻红的脸颊与红花相映成趣,让人甘愿冒雨踏泥前来观赏。通过人的行为衬托出山茶花的魅力,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全诗以山茶为线索,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巧妙结合,既赞美了山茶的美丽顽强,又暗含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语言生动形象,比喻新颖贴切,读来既能感受到山茶的艳丽,又能体会到其中的人生况味。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