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兰操(题义谓孔子伤不逢时而作今重拟之)
维山有谷,露瀼瀼兮。
维谷有兰,扬孤芳兮。
我行四方,荆棘蔽野。
采芳而佩,知兰实寡。
我思文武,于镐于丰。
欲往从之,路阻不通。
路阻不通,吾道非矣。
掩袂涟洏,与世违矣。
维谷有兰,扬孤芳兮。
我行四方,荆棘蔽野。
采芳而佩,知兰实寡。
我思文武,于镐于丰。
欲往从之,路阻不通。
路阻不通,吾道非矣。
掩袂涟洏,与世违矣。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兰花比喻高洁品格,通过孔子周游列国的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
开头用"山间幽谷露水晶莹,谷中兰花独自飘香"的画面,象征自己如空谷幽兰般品行高洁。但紧接着用"走遍四方只见荆棘丛生,想采佩兰花却难寻"的对比,暗示正直之士在乱世中难以立足。
中间部分借用周武王建都的历史典故(镐京、丰邑代表盛世),表达"想追随明君建功立业,却道路阻隔"的无奈。这种阻隔既是现实困境,也暗含"或许是我的主张不合时宜"的自我怀疑。
结尾最打动人心:当发现与世道格格不入时,诗人"用衣袖擦着眼泪"的形象,把古代知识分子"坚守原则却遭排挤"的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像现代人坚持理想却处处碰壁时,那种"难道是我错了"的迷茫与委屈。
全诗妙在用兰花、荆棘等常见意象,把抽象的"理想与现实冲突"写得具象可感。最后擦泪的细节尤其生动,让两千年前的困境依然能引发当代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