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 其二

曾闻此地曳仙裾,五十年来纵目初。
顿觉此身能远俗,几忘高阁是淩虚。
萧山九日馨丛桂,鄂渚三秋足脍鱼。
名胜忝陪高会后,黄花肯放酒杯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临黄鹤楼时所作,通过描述诗人登楼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怀。

第一句“曾闻此地曳仙裾”意味着诗人听说过黄鹤楼这个地方,这里曾是仙人聚集的地方。这里诗人通过“仙裾”这一形象比喻,暗示黄鹤楼的神秘和不凡。

第二句“五十年来纵目初”表明诗人这已经是第五十年来首次登临黄鹤楼。这说明黄鹤楼的历史悠久,诗人对它的向往和期待已久。

第三句“顿觉此身能远俗”意味着诗人一登上黄鹤楼,就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仿佛超脱了尘世的纷扰。诗人在这里表现了一种远离世俗杂念,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纯净的情怀。

第四句“几忘高阁是淩虚”意指诗人几乎忘记了这高高的楼阁是在高空中。这表现了黄鹤楼的高大和壮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的忘我的状态。

第五句“萧山九日馨丛桂”指秋天九月的时候,浓郁的桂花香和萧山的美景让人陶醉。这里诗人通过桂花的香气,表现了秋天的美丽和生机。

第六句“鄂渚三秋足脍鱼”意思是鄂渚这个地方,在秋天的三个季节,都有充足的鲜美鱼肉可以享用。这反映了黄鹤楼周边地区的富饶和美丽。

最后两句“名胜忝陪高会后,黄花肯放酒杯疏”意味着诗人有幸参加了一个重要的聚会,这让诗人倍感荣幸。最后,诗人希望自己能够珍惜此情此景,借着菊花的美,尽情享受美酒。

整首诗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豁达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