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囊山寺夜宿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体验的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前两句写诗人停泊在古老的囊山寺,这里山林幽静,名声远扬。"楼台影外秋风老"用秋风和楼台影子营造出时光流逝的苍凉感,而"钟磬声中夜气清"则用寺庙钟声衬托出夜晚的清净。这两句一动一静,形成鲜明对比。
五六句转向内心感受:作为过客,诗人觉得应该保持淡泊心境;而寺中主人的话语也简单明了。这里透露出一种人生智慧——做人要淡泊名利,待人要真诚坦率。
最后两句是诗眼:诗人在海月堂前感受到的境界如此美好,以至于以后浪迹江湖时,都会梦见这里的景象。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此地深刻的精神眷恋。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对寺庙夜景的描写,传递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人生态度。最打动人的是结尾处"江湖有梦成"的想象,把一次普通的夜宿升华为永恒的精神寄托。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