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主希卫霍,分旄树殊功。幸际升平时,脱剑并櫜弓。蓑笠漫扶犁,相约事春农。句芒土膏动,播种分稑穜

馌耕陇上来,原田望芃芃。
日至观获刈,黍稷庆崇墉。
乞此田家会,鸡豚宴社翁。
嗟嗟何贵人,日羞大官饔。
不解出一奇,太仓耗陈红。
陶朱五湖去,千古仰高风。
寄语世上人,得失寸心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农民与贵族对比的生活画卷,核心思想是赞美朴素务实的田园生活,讽刺权贵的奢靡无能。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开篇用卫青、霍去病的故事起兴(两位汉代名将),说如果生在和平年代就该放下武器去务农。接着生动描写春耕景象:农民披蓑戴笠扶犁耕地,按照节气播种各种谷物。

2. 中间部分展现丰收场景:田垄上送饭的农妇,长势旺盛的庄稼,秋收时堆满粮仓的谷物。村民们用鸡猪等简单食物举办庆丰收的宴会。这里用"芃芃"(茂盛)、"崇墉"(高墙般的粮堆)等词突出丰收喜悦。

3. 最后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农民自给自足的满足,一边是贵族们吃着官厨美食却不懂治国之道,任由粮仓里的粮食腐烂。结尾借范蠡(陶朱公)功成身退的典故,点明"知足常乐"的人生哲理——真正的得失存乎一心。

艺术特色:
- 用"脱剑并櫜弓"等具体动作表现战争到和平的转换
- "句芒"(春神)、"稑穜"(早晚熟谷物)等农事词汇展现耕作智慧
- "日羞大官饔"与"鸡豚宴社翁"的对比画面感极强
- 最后用范蠡的典故升华主题,比直接说教更有说服力

全诗通过农民与贵族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踏实劳作的赞美和对尸位素餐者的讽刺,最终落在"知足"的人生智慧上。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其中对劳动价值的肯定和对浮华生活的警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