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一位父亲对早逝女儿的深切悲痛。
前两句"哭尔春日短,支颐长叹嗟"直接描绘了父亲的悲伤形象:他哭着说"你的生命像春天一样短暂",用手托着下巴不停地叹息。这里用"春日"比喻女儿短暂的生命,既美好又易逝。
后两句"不如半死树,犹吐一枝花"用了强烈的对比:父亲说女儿还不如一棵半死不活的树,因为树至少还能开出一朵花,而女儿却永远离开了。这种看似"不讲理"的抱怨,恰恰展现了父爱之深、悲痛之切。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生活中常见的"树开花"作对比,让抽象的痛苦变得具体可感
2. 通过父亲"埋怨自然"的反常心理,展现真实的丧子之痛
3. 短短20个字,既有画面感(托腮叹息的父亲),又有声音(哭泣声),还有触动人心的比喻
这种将巨大悲痛浓缩在日常细节中的写法,比直接喊"我好痛苦"更有感染力,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父亲的心碎。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