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淳于长夏承碑
华中甫斋真赏著,夏承娄寿道生赋。
娄碑不见夏碑存,谨庭秘笈来吴门。
东京隶法评奇古,咄咄殊难一二数。
数行论赞丰与杨,阙三十字翁书补。
堂堂笔阵推中郎,此语传之秋涧王。
建宁刻先石经石,体沿篆籀垂楷则。
阴阳辟阖星云攒,如戟森竖如弧弯。
神奸慌惚窥夏鼎,威仪肃穆参汉官。
惜哉未校义门本,得自丹阳少剥损。
广平赝迹人间多,宝者不独徐芳远。
华山拓见今阮公,酸枣苏斋摹亦工。
芒角体势参假借,书丰作丰从同同。
华家雕落谨庭死,千七百年留一纸。
芝英见瑞岂偶然,过眼云烟良足纪。
娄碑不见夏碑存,谨庭秘笈来吴门。
东京隶法评奇古,咄咄殊难一二数。
数行论赞丰与杨,阙三十字翁书补。
堂堂笔阵推中郎,此语传之秋涧王。
建宁刻先石经石,体沿篆籀垂楷则。
阴阳辟阖星云攒,如戟森竖如弧弯。
神奸慌惚窥夏鼎,威仪肃穆参汉官。
惜哉未校义门本,得自丹阳少剥损。
广平赝迹人间多,宝者不独徐芳远。
华山拓见今阮公,酸枣苏斋摹亦工。
芒角体势参假借,书丰作丰从同同。
华家雕落谨庭死,千七百年留一纸。
芝英见瑞岂偶然,过眼云烟良足纪。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主要围绕一块名为《夏承碑》的汉代石碑展开,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典故,展现了这块石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诗中首先提到这块碑由华中甫收藏,并提到另一块相关的《娄寿碑》已失传,只有《夏承碑》保存下来。作者用"东京隶法评奇古"形容碑上的隶书古朴独特,难以用语言完全描述其精妙。
接着描写碑文内容:碑上有丰氏、杨氏的评论,还有三十个缺失的字由"翁"(可能指书法家)补写。诗中用"堂堂笔阵推中郎"赞美碑文书法的气势,将其比作东汉书法家蔡邕(中郎将)的风格。
然后用一系列形象比喻描绘书法特点:像古代篆书演变而来,笔画如星云聚集,有的像竖立的戟,有的像弯曲的弧。看这碑文就像在看神秘的夏朝青铜器,又像在观摩汉代官员的庄严仪态。
后半段讲述这块碑的流传:虽然不如"义门本"(可能指某个著名版本)完整,但来自丹阳的这块保存较好。提到市面上有很多仿品,但真正的收藏家(如徐芳远)能识别真品。最后感慨时光流逝,这块历经1700年的碑文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就像祥瑞的灵芝一样珍贵。
全诗通过具体描写和丰富比喻,让读者感受到这块汉代石碑的书法之美和历史厚重感,也表达了作者对文物保存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