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立秋始编纂先父遗稿和泪校读常泣不成声恸极而歌 其一 (庚辰)
廿载封存未忍开,天风海雨酹泉台。
埋君血泪安君骨,泣我孤魂裂我胎。
身后空留三尺剑,灵前愧对五车才。
诗潮卷地飞沧浪,纸上珠玑箧底来。
埋君血泪安君骨,泣我孤魂裂我胎。
身后空留三尺剑,灵前愧对五车才。
诗潮卷地飞沧浪,纸上珠玑箧底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儿子在整理亡父遗稿时,含泪写下的悲痛之作。全诗通过几个层次展现了深沉的父子之情:
1. 封存多年的痛苦
"廿载封存未忍开"——父亲去世二十年,儿子一直不敢打开遗稿,因为每次触碰都会引发巨大悲痛。"天风海雨酹泉台"用狂风暴雨般的情绪向九泉下的父亲敬酒,暗示这些年的思念如暴风雨般猛烈。
2. 丧父的双重创伤
"埋君血泪安君骨"指当年含泪安葬父亲,"泣我孤魂裂我胎"用"胎裂"比喻丧父就像自己被生生撕裂,既写父亲离世之痛,也写自己失去依靠的孤独。
3. 愧疚与遗憾
父亲留下"三尺剑"(可能是遗物或象征父亲的才情),而"五车才"指父亲渊博的学问。儿子面对遗物时,既为父亲未竟的才华感到惋惜,又为自己未能继承父志而愧疚。
4. 遗稿带来的震撼
最后两句描写打开遗稿时的感受:父亲的诗句如海潮般汹涌澎湃("诗潮卷地"),那些珍贵的文字("珠玑")从纸页和箱底涌现,让儿子再次感受到父亲的才华横溢。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
- 用"裂我胎"这样强烈的身体痛感比喻精神创伤
- 通过"三尺剑""五车才"的对比,展现平凡人对父辈成就的敬仰
- 结尾的"诗潮"既指文字力量,也暗示泪水决堤的情感宣泄
这不仅是悼亡诗,更是一个中年人面对父辈精神遗产时,那种混合着崇敬、自责与思念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