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岁末寒冬里,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孤独思乡的心情。
上半部分用鲜明的颜色对比写愁苦:离别时的眼泪比红枫还要红,病中的脸色比黄菊还要黄。这两句用夸张的比喻,把无形的愁苦变成了看得见的颜色。"剪得垂杨没一丝"是说寒风像剪刀一样,把柳条都剪光了,突出冬天特别寒冷无情。
下半部分写寻找希望却更添忧愁:想找梅花寻点安慰,却发现东风(春风)已经在暗中催动,意味着一年又要结束。最妙的是最后两句——正愁今年快要过完,没想到春天又要来了。这里藏着两层意思:一是时间流逝之快让人心惊,二是即使春天来了,漂泊的人依然回不了家,愁绪只会继续延长。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特写愁苦的面容,再拉远看荒凉的冬景,然后跟着主人公的脚步寻找梅花,最后用一个时光流转的蒙太奇收尾。明明写的是冬天,却让人提前感受到春天的压力,这种"愁上添愁"的写法特别打动人。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