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吴地(今苏州一带)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与人文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苍茫怀古的情怀。
首联“朝游吴市门,夕眺太湖云”以时间顺序展开,早晨逛吴地的街市,傍晚远望太湖的云霞,一近一远,一动一静,勾勒出闲适的漫游画面。“吴市”暗含典故(伍子胥曾在吴市吹箫乞食),为后文怀古埋下伏笔。
颔联“梅尉已仙去,龙威不可群”借用两个传说:梅福(汉代隐士,传说成仙)和龙威丈人(太湖仙人),表达“高人已逝,仙踪难觅”的怅惘。这里的“不可群”既指仙凡有别,也暗含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世俗中难遇志同道合者。
颈联“陂塘翔宿鹜,城郭入斜曛”是视觉的延伸:水塘里野鸭飞落,城墙沐浴在夕阳中。鹜鸟归巢与落日余晖营造出苍茫暮色,自然过渡到对历史的追忆。
尾联“壮士专诸里,萧然少见闻”点出吴地另一典故——刺客专诸(春秋时刺吴王僚的义士),但如今他的故乡已寂寥冷清,无人再提当年的豪侠之风。这与前文的“仙去”“不可群”形成双重失落:不仅仙人无踪,连人间壮士的精神也湮灭了。
全诗以“游踪”为线,串联起吴地的山水、传说与历史,最终落在“古今对比”的唏嘘上:曾经的仙侠之气、侠义之风,都被时间冲刷得萧索黯淡。作者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发对崇高精神消亡的隐痛,以及对平庸现实的疏离感。语言清丽而含蓄,画面感极强,让读者在湖光城影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