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峄阳

客子长安归,探奇兴不浅。
纡道访峄阳,停骖登绝巘。
兹山宇内奇,灵秘自天阐。
层崖谁叠成,危石似神转。
峰峦参以差,错落翠加点。
洞壑空且明,玲珑玉交剪。
白云岭上深,青莲尘外展。
神物遗孤桐,生枝世称罕。
梵乐悬石钟,不扣声亦远。
面面发烟霞,处处积苔藓。
涧中流羽觞,花间吠仙犬。
孔颜昔幽栖,授受垂世典。
兹乐端可寻,永言弃轩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游峄阳》描绘了一位游子归乡后探访峄阳山的所见所感,充满对自然奇景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生动,画面感极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游山动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开篇直接交代背景:主人公从长安归来,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峄阳山(今山东峄山)。"兴不浅"三个字点明这不是例行公事的游玩,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像极了现代人"突然想爬山"的冲动。

2. 山景描写:鬼斧神工的自然博物馆
诗人用一系列鲜明比喻展现峄山的奇特:
- 山石像被神仙亲手堆叠("层崖谁叠成"),危石仿佛会自动旋转("危石似神转")
- 山峰错落有致,像画师随意点缀的翠绿颜料("错落翠加点")
- 山洞像用玉石雕琢的镂空艺术品("玲珑玉交剪")
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座充满超现实感的奇山,比人工景区更震撼。

3. 仙气细节:自带特效的秘境
诗中穿插许多灵动细节,让山景更显神秘:
- 白云缠绕山岭,山形如脱离尘世的青莲("青莲尘外展")
- 传说中制作古琴的神木孤桐生长于此(暗含"峄阳孤桐"典故)
- 石钟不敲自鸣(可能是山风穿过孔洞的自然现象)
- 溪水中漂浮着酒杯(暗用"曲水流觞"的文人雅事),花丛间有仙犬吠叫
这些描写虚实结合,赋予峄山神话色彩。

4. 历史回响:圣贤的足迹
结尾笔锋一转,联想到孔子、颜回曾在此隐居讲学(峄山是儒家文化发源地之一)。诗人感慨:如果能找到这种与世无争的快乐("兹乐端可寻"),宁愿永远放弃功名利禄("弃轩冕")。这里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暗含对现实官场的疏离感。

全诗亮点:
- 比喻新奇:把山石比作神仙摆弄的积木,山洞像玉雕
- 动静结合:既有凝固的山形描写,又有流动的云霞、钟声
- 双重线索:明写山水之美,暗含归隐之志
- 用典自然:孤桐、石钟等典故巧妙融入景色描写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风景记录,更展现了古人面对壮丽自然时那种纯粹的惊喜,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诗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畅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