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 其四

云移西日注波红,野阔天垂眼倍空。
双节来朝仍向北,大江终古自流东。
长天寥迥横孤雁,远岸分明间晚枫。
重忆琼楼寒更早,授衣应已进《豳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昏时分登黄鹤楼眺望长江的壮阔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夕阳西沉,云霞染红江面,原野开阔仿佛与天相连。这里用"眼倍空"形容视野极其开阔,让人心胸舒畅。后两句提到"双节"(可能指重要节日或仪仗)向北行进,而长江却永远向东流,形成方向上的对比,暗示人世活动与自然规律的差异。

五六句继续写景:孤雁飞过辽阔天空,对岸的枫树在暮色中格外醒目。这里"孤雁"可能暗喻诗人孤独的心境,"晚枫"则点明深秋时节。

最后两句转折:诗人突然想起北方寒冷的宫殿(琼楼),此时应该已经开始准备冬衣,并演奏《豳风》这类农事诗了。这里通过南北对比,既表现季节变化,也隐含对朝廷生活的联想。

全诗妙在将眼前壮丽景色与人生感悟自然结合:江流永恒对比人世短暂,开阔景色反衬内心孤寂,南方秋景引发北方冬寒的联想。语言虽简练,却营造出苍茫深远的意境,让读者既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又能体会诗人复杂的心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