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比较花的口碑变化,来暗讽文人圈子的浮名虚誉。
前两句说:牡丹花曾被捧为"玉楼春"这样的高贵称号,没想到现在栀子花反而成了新宠。这里用两种花的地位变化,比喻文坛上谁红谁不红都是跟风炒作的结果。
后两句自嘲:别人说我俩齐名,其实我配不上("忝窃"就是惭愧地占着位置)。就像李白(李御)虽然厉害,但终究不如杜甫(杜陵人)实在。诗人表面在说花,实际是吐槽文人互相吹捧的风气——有些人浪得虚名,真正有本事的反而被埋没。
全诗妙在借物喻人:用牡丹栀子比喻文人,用花香比喻才名,把文人争名的现象写得生动有趣。最后用李白杜甫作比,既谦虚又暗含对真才实学的推崇,比直接批评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