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相公任兵部侍郎日后阁植四松逾数年…此官因献拙什
丞相当时植,幽襟对此开。人知舟楫器,天假栋梁材。
错落龙鳞出,褵褷鹤翅回。重阴罗武库,细响静山台。
得地公堂里,移根涧水隈。吴臣梦寐远,秦岳岁年摧。
转觉飞缨缪,何因继组来。几寻珠履迹,愿比角弓培。
柏悦犹依社,星高久照台。后凋应共操,无复问良媒。
错落龙鳞出,褵褷鹤翅回。重阴罗武库,细响静山台。
得地公堂里,移根涧水隈。吴臣梦寐远,秦岳岁年摧。
转觉飞缨缪,何因继组来。几寻珠履迹,愿比角弓培。
柏悦犹依社,星高久照台。后凋应共操,无复问良媒。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中书令(宰相)在官署后院种下的四棵松树,寄托了作者对贤臣的赞美和对政治理想的思考。
全诗可分为三层意思: 1. 前八句写松树的风姿:当年宰相亲手种下这些松树,如今已长得高大挺拔。人们知道它们是造船的好材料,上天赐予它们成为栋梁的资质。松树皮像龙鳞般错落有致,松枝如鹤翅般舒展。浓密的树荫覆盖着兵器库,风吹松叶的细响让山台更显幽静。
2. 中间六句写松树的际遇:这些松树本应生长在深山涧水边,却被移植到官署庭院。就像吴国大臣(暗喻贤才)的抱负难以实现,秦地山岳(暗喻权贵)却年年衰败。诗人感慨官场虚名如飘动的帽带般虚幻,不知如何才能继承前贤的事业。
3. 最后六句抒发感慨:诗人时常在松树下徘徊,希望像用角弓射箭一样建功立业。松柏依然挺立,星辰长久照耀着高台。诗人表示要像松柏一样保持操守,不再需要他人引荐(表达坚守节操的决心)。
全诗借松树写人,通过描写松树的成长环境、外形特征,暗喻人才的使用和官僚体系的现状。诗人既赞美了贤臣如松的品格,也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失望,最后表明自己坚守高洁品格的决心。诗中"栋梁材""龙鳞""鹤翅"等比喻生动形象,将松树与人才、政治理想巧妙联系在一起。
郑澣
郑澣(776年—839年),唐郑州荥阳人,本名涵,郑馀庆子。德宗贞元进士。累迁右补阙。敢言不讳,迁考功员外郎。文宗立,入为侍讲学士,累迁尚书左丞。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以户部尚书召,未拜而卒,谥宣。 集三十卷,今存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