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西汉末年刘玄(刘圣公)的故事,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
1. 前两句批评刘玄不听劝 诗人说刘玄(当时起义军拥立的更始帝)不采纳刘縯(他哥哥,能力很强的将领)的好建议,结果走投无路,只能向敌人投降(“衔璧”是古代君主投降的象征)。这里用“胡为”(为什么要)表达对他的愚蠢决定的质问。
2. 后两句感叹他的悲剧 诗人觉得刘玄很可悲——一个乱世中的失败皇帝,到了穷途末路时才后悔。最后一句反问:何必当初听信谗言,排挤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谮福先”指刘縯曾劝他稳住局势,却被猜忌杀害)?
核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刘玄的失败,讽刺了领导者的短视和昏庸:不信任真正有才能的人,听小人的话,最终自取灭亡。就像现实中有些人,明明身边有忠言却非要作死,等到失败才后悔,但已经晚了。
语言魅力 - 用“伤哉”直接表达惋惜,像叹气一样有感染力。 - “何必当时”的反问,让读者自然想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通俗又深刻。
周昙
生卒年不详,籍贯未详。唐代诗人。唐末,曾任国子直讲。著有《咏史诗》八卷,今台湾中央图书馆有影宋抄本《经进周昙咏史诗》三卷。《全唐诗》将其编为二卷,共195首,这种形式与规模的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颇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