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记实二首 其二

忧国烦心苦郁蒸,眼中万事况难平。开怀且共新丰酒,乱眼犹疑太乙灯。

岁晏孤踪犹岭海,夜阑清梦刷幽并。柳林记得朝元罢,曾侍銮舆学臂鹰。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过年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对个人际遇的感慨。

开头两句直白地道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因为担忧国家大事而心烦意乱,看到各种社会问题更让他难以平静。这里用"苦郁蒸"形容烦闷像闷热的蒸汽一样郁结在心头,非常形象。

中间四句写他试图借酒消愁:打开新酿的酒想要放松,但闪烁的灯火(太乙灯)却晃得他眼花缭乱。年末时节他仍孤身漂泊在岭南,深夜梦回时又想起北方故乡(幽并指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一带)。"刷"字用得巧妙,形容梦境像刷子一样快速掠过记忆。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回忆:想起当年在柳林随皇帝出巡,学习架鹰打猎的荣耀时光。这个鲜明对比更凸显出如今的落魄,就像过年时别人团圆热闹,自己却独自回忆往事。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强颜欢笑"的过年氛围:表面在喝酒过年,心里却装满家国忧思;想要暂时忘却烦恼,回忆又不请自来。这种复杂情感通过"新丰酒"与"太乙灯"、"孤踪"与"清梦"的对比自然流露,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身世之叹。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