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云楼
云山有幽人,扫云凿云根。
结屋两山隙,山云接楼屯。
帘鸟时往来,檐风自迎送。
悠然卧其间,忽作崆峒梦。
云影绕窗扉,云气袭衾衣。
千金不换云深处,日高睡熟无人非。
杳霭一声呼白鹤,知是仙人梦初觉。
启关人去晚山青,坐石看山对花酌。
结屋两山隙,山云接楼屯。
帘鸟时往来,檐风自迎送。
悠然卧其间,忽作崆峒梦。
云影绕窗扉,云气袭衾衣。
千金不换云深处,日高睡熟无人非。
杳霭一声呼白鹤,知是仙人梦初觉。
启关人去晚山青,坐石看山对花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与云为伴的闲适生活,充满超脱尘世的意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生活场景:诗中的"幽人"(隐士)住在两山之间的云屋里,屋檐有鸟儿飞过,山风自然吹拂。他每天睡到日上三竿,醒来时云气已经浸透了被褥。这种生活看似简单,却用"千金不换"强调其珍贵——比金钱更宝贵的是这份远离喧嚣的自由。
2. 虚实交融:诗人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境交织。白天看云、睡觉本是平常事,但"崆峒梦"(仙山梦境)和突然出现的白鹤,让日常有了神话色彩。最后仙人梦醒、推门看山的画面,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仿佛隐士自己也成了仙境中人。
3. 人生境界:通过"坐石看山对花酌"这个结尾,诗人展现了一种理想生活状态——不需要复杂的事物,只需一块石头、一座山、一壶酒,就能获得精神满足。这种简朴中的丰盈,正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超然境界。
全诗用"云"这个意象贯穿始终,既是实际描写的云雾,也象征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态度。语言看似轻描淡写,却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传递出对功利世界的疏离和对心灵自由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