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秀才称之春官
同游冠盖正纷纷,南国才华独数君。
名列上庠深问道,年犹弱冠解攻文。
秋斋灯影花深见,昼幔书声竹外闻。
共喜穷经过伏胜,谁能壮志沗终军。
扶摇巳纵图南翮,腰袅仍空冀北群。
路向吴关飞朔雪,朝趋魏阙霭春云。
华裾想接金门侍,野服将令社客分。
何处高吟可相送,冬青叶落岊江濆。
名列上庠深问道,年犹弱冠解攻文。
秋斋灯影花深见,昼幔书声竹外闻。
共喜穷经过伏胜,谁能壮志沗终军。
扶摇巳纵图南翮,腰袅仍空冀北群。
路向吴关飞朔雪,朝趋魏阙霭春云。
华裾想接金门侍,野服将令社客分。
何处高吟可相送,冬青叶落岊江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送别朋友王秀才赴京赶考时写的,充满了对年轻才子的赞赏和期许。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夸赞王秀才的才华
诗人说大家都在争相结交权贵("同游冠盖正纷纷"),但在南方学子中,只有你(王秀才)最出众。你年纪轻轻("弱冠"指20岁左右)就在最高学府("上庠"指国子监)深造,精通学问又擅长写文章。晚上你在书房苦读,灯光透过花影若隐若现;白天你朗朗读书声,隔着竹林都能听见。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王秀才勤奋好学的形象。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用历史典故表达期许
诗人用了两个典故:西汉伏胜90岁还能传授《尚书》,少年终军主动请缨出使南越。意思是虽然你现在像伏胜一样清贫苦读,但更期待你能像终军那样建功立业。接着用大鹏展翅("扶摇"出自庄子)和骏马("腰袅"指名马)的比喻,说你已经准备好一飞冲天,此去京城就像迎着北方风雪前行("吴关飞朔雪"),很快就能看到皇宫的祥云("魏阙霭春云")。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想象未来和依依惜别
诗人想象你将来穿着官服("华裾")站在宫门前值班,但也会保持文人本色("野服"指便装)。最后落在送别场景:在这冬青树叶飘落的岊江边,该用怎样的诗句为你送行呢?这个结尾既点明送别地点,又留下余韵。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灯影花深""书声竹外"等画面感强的细节,让勤奋读书的形象跃然纸上
2. 典故用得自然,把历史人物与当下情景巧妙结合
3. 比喻生动,特别是大鹏、骏马的意象充满力量感
4. 情感真挚,既有长辈对晚辈的欣赏,又有朋友间的惺惺相惜
这种送别诗不仅表达祝福,更通过历史典故传递了明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展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