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此夜难成寐。
步闲阶、露凉人静,微风乍起。
瘦影凭栏清似水,相对自怜憔悴。
那更堪、年来情思。
触景伤心心易感,蹙双蛾、损尽眉峰翠。
愁如许,愁如醉。
抹空纤月如钩细。
听桐阴蛩声唧唧,满阶秋意。
离合悲欢供领略,寸寸愁肠断矣。
怎禁得、千行红泪。
乞巧红心增怅望,问双星、奚地埋忧惴。
思往事,皆情累。
步闲阶、露凉人静,微风乍起。
瘦影凭栏清似水,相对自怜憔悴。
那更堪、年来情思。
触景伤心心易感,蹙双蛾、损尽眉峰翠。
愁如许,愁如醉。
抹空纤月如钩细。
听桐阴蛩声唧唧,满阶秋意。
离合悲欢供领略,寸寸愁肠断矣。
怎禁得、千行红泪。
乞巧红心增怅望,问双星、奚地埋忧惴。
思往事,皆情累。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失眠的秋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孤独与愁绪。
开篇直接点明"睡不着",在台阶上散步时感受到凉露和微风,营造出寂静清冷的氛围。诗人把自己瘦弱的身影比作清水,看着这样的自己更觉憔悴。这里用"清似水"的比喻很巧妙,既写身影单薄,又暗示内心的清澈敏感。
中间部分情感逐渐加深。听到蟋蟀鸣叫、看到如钩的细月,这些秋天特有的景象都让愁绪更浓。诗人说自己的愁肠都"寸寸断"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极度的忧伤。"千行红泪"的描写也很生动,让人仿佛看到泪水止不住流淌的画面。
最后借"乞巧"的典故(七夕乞巧的传统),把愁绪推向高潮。问天上的牛郎织女:哪里能埋葬我的忧愁?这个发问没有答案,只能自己承受。结尾点明主旨:所有烦恼,都是因为"情"字牵绊。
全词就像一幅工笔画的秋夜愁思图,从外在环境到内心感受,层层递进。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化作可感的形象:瘦影、断肠、红泪,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最打动人的是那份无人倾诉的孤独,只能与月亮、蟋蟀为伴,连天上的星星都成了发问对象。这种细腻婉约的情感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