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登凤凰台)

枕寒流、碧萦衣带,高台平与云倚。燕来莺去谁为主,磨灭谪仙吟墨。愁思里。待说与山灵,还又羞拈起。箫韶已矣。甚竹实风摧,桐阴雨瘦,景物变新丽。
江山在,认得刘郎何寄。年来声誉休废。英雄不博胭脂井,谁念故人衰悴。时有几。便凤去台空,莫厌频游此。兴亡过耳。任北雪迷空,东风换绿,都付梦和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摸鱼儿·登凤凰台》借登高怀古,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上片写景入手,用"寒流""碧萦衣带"勾勒出凤凰台依山傍水的清冷景致。诗人站在高台上,看着燕子来去、莺鸟飞过,不禁发问:如今这里的主人是谁?暗示历史变迁中,连李白(谪仙)这样的诗仙墨迹都已磨灭。想对山灵诉说愁思,却又羞于开口,表现了一种欲言又止的复杂心境。箫韶古乐早已消失,竹林果实被风吹落,梧桐在雨中显得消瘦,景物虽新却透着沧桑。

下片转入抒情。江山依旧,但像刘禹锡(刘郎)这样的古人已无处寻觅。诗人自问:这些年来的名声是否已经荒废?真正的英雄不会为美色(胭脂井)所惑,但谁又会关心故人的衰老憔悴呢?历史兴亡就像耳边风一样转瞬即逝,不必因凤凰台空无凤凰而厌弃此地。最后以豁达作结:任凭北风飞雪还是春风染绿,都将这一切看作一场大梦,一醉方休。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看透历史变迁后的苍凉与释然。诗人站在古迹上,既感叹物是人非,又表现出一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洒脱。这种将个人命运放在历史长河中审视的视角,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无论当下多么得意或失意,在时间面前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