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鸿篇
江上双飞鸿,饮啄行相随。翔风一何厉,中道伤其雌。
顾影明月下,哀鸣声正悲。已无矰缴患,岂乏稻粱资。
嗈嗈慕俦匹,远集清江湄。中有孤文鹓,翩翩好容仪。
共欣相知遇,毕志同栖迟。野田鸱鸮鸟,相妒复相疑。
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焉随腐鼠欲,负此云霄期。
顾影明月下,哀鸣声正悲。已无矰缴患,岂乏稻粱资。
嗈嗈慕俦匹,远集清江湄。中有孤文鹓,翩翩好容仪。
共欣相知遇,毕志同栖迟。野田鸱鸮鸟,相妒复相疑。
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焉随腐鼠欲,负此云霄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述了一对鸿雁(大雁)的故事,用鸟儿的遭遇隐喻人世间的真情与小人算计。
开头描绘了一对恩爱的鸿雁在江上自由生活,突然遭遇狂风,雌雁受伤死去。雄雁在月光下独自哀鸣,明明已没有猎人的威胁,也不缺食物,却因失去伴侣而痛苦。它渴望新的同伴,后来遇到一只美丽的文鹓(传说中的瑞鸟),两情相悦决定共同生活。
这时出现讨厌的鸱鸮(猫头鹰,象征小人),不断猜忌挑拨。但鸿雁胸怀宽广,不屑与它们争斗,选择振翅高飞远离是非。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鸿雁怎会为争夺腐臭的老鼠(比喻小人追逐的低劣利益),而辜负自己翱翔云端的远大志向呢?
全诗通过鸟类故事揭示了三个层次的人生哲理: 1. 真挚感情的可贵(鸿雁丧偶的悲痛) 2. 遇到知己的幸福(与文鹓相知相守) 3. 面对小人时的智慧(不纠缠、保持境界)
最打动人的是鸿雁的选择——不降低自己的格局去和小人计较,这种"不与夏虫语冰"的豁达,正是诗人想传达的高洁品格。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