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国家动荡的时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头"万方多难此登楼"直接点明国家正处于多灾多难的时期,诗人登高望远,内心充满忧虑。"棋局长安劫未收"用下棋比喻国家局势,暗示政治斗争持续不断,危机尚未解除。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社会现实:
- "无地罗施非鬼国"说当时社会混乱,连祭祀的地方都没有,但还不至于沦为鬼魅横行的国度
- "有人平乘吊神州"指有人乘坐马车来哀悼这个多难的国家
- "指南岂复遵黄帝"暗指人们已不遵循古代圣贤的教导
- "袒左安能属绛侯"用历史典故表达对当权者的失望
最后两句"洗马渡江憔悴甚,自愁原不为人愁"最为动人。诗人用"洗马"自比,形容自己为国家忧虑而憔悴不堪,但这种忧愁只是个人的,无法真正帮助到他人,流露出深深的无力感。
整首诗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既有对时局的批判,又饱含深沉的爱国之情。诗人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和贴切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那个特殊年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