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谢节母篝灯课子图三首 其三

子能有见籍胶庠,阿母颜开鬓渐霜。苦节甘临原不爽,文孙又看继青箱。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母亲含辛茹苦培养儿子成才的感人故事。

前两句说儿子终于考上了县学(胶庠指古代学校),母亲欣慰得笑开了颜,但两鬓已经渐渐斑白。这里用"鬓渐霜"这个形象比喻,既写出了母亲为儿子操劳付出的岁月痕迹,又暗示她虽然辛苦却无怨无悔。

后两句升华主题:母亲坚守节操、甘愿吃苦的付出没有白费("原不爽"就是没有差错的意思),现在连孙子(文孙)也继承了读书的家风(青箱指装书的箱子,代指学问)。这里用"又看"二字特别传神,把母亲看到家族文脉延续时那种欣慰、满足的心情生动展现出来。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付出,用一盏油灯(篝灯)照亮孩子的求学之路。诗人通过"鬓渐霜"的细节和祖孙两代相继的传承,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家风传承和母爱精神,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