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斋归自海上见访

拂石为床席白云,鲸鱼背上有归人。
谏书檄草俱成血,野服黄冠再见身。
麈尾悲酸浑欲死,灯前潇洒俨如神。
更阑万籁收沉尽,地阔天高两主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归来后与友人深夜畅谈的场景,充满超脱世俗的浪漫和历经沧桑的深沉。

开头两句用夸张的想象勾勒隐士形象:把石头当床、白云当席子,骑着鲸鱼归来,这种童话般的画面暗示主人公已脱离凡尘,活得自在洒脱。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展现人物经历:他曾是热血谏官(写谏书讨伐檄文到手指出血),如今却穿农夫道袍归来。麈尾(拂尘)象征他过去的清高身份,如今只剩悲凉;但灯下对谈时,他依然神采奕奕。这种反差凸显了人物从官场到隐居的心路历程。

最后两句是全诗精华:夜深人静时,天地间仿佛只剩两位知音。这种"地阔天高"的描写,既写实(深夜的空旷感),又象征他们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当世俗的喧嚣褪去,最珍贵的是心灵相通的友谊。

全诗妙在把两种看似矛盾的气质完美融合:既有骑鲸鱼的奇幻想象,又有灯下夜话的生活气息;既流露对官场往事的酸楚,又透着隐居后的洒脱。最终传递出一个温暖真理:无论经历多少挫折,只要找到能懂你的人,在广阔的天地间就永远不会孤独。

刘应凤

刘应凤,字尧举,号书台,安福(今属江西)人。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进士,授建康军签判。入元不仕。事见《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清乾隆《安福县志》卷一○。今录诗十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