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位高僧的离世为主题,用生动的比喻和佛家哲理,表达了对生死超脱的感悟。
前两句说这位"想庵"和尚在世时通透豁达,他的离世就像轻松脱掉鞋子一样自然。这里用"脱壳""脱屣"比喻死亡,展现修行者面对死亡的从容态度。
中间四句阐释佛理:在世时的种种表现并非执念,最终领悟的佛法是"空"的境界。当心灵净化后,所有尘世纷扰都像烈焰中的幻影般消散。这里"灵台"指心灵,"烈焰"象征红尘烦恼。
最后两句描写僧人圆寂后的场景:他的遗骨安放在小小的卵形塔中,而精神已化作白云流水般自由自在。通过"尺丘"与"白云流水"的对比,凸显肉体虽灭但精神长存的意境。
全诗用平实的意象传达深邃的禅理:真正的修行者看淡生死,达到"空"的境界后,肉体消亡反而是精神的彻底解脱。白云流水的结尾尤其富有诗意,让沉重的死亡主题呈现出轻盈超脱的美感。
常挺
常挺,字方淑,号东轩,连江县东岳铺(今凤城镇)人。生于宋开禧元年(1205年)。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进士,任正奏,历官右垣,转给事中。淳祐中(1241~1252年)官校书郎,改秘书郎。宁宗宝祐二年(1254年),迁著作郎,出知衢州。咸淳元年(1265年),召为权礼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进献《帝学发题》,擢吏部尚书。咸淳三年(1267年),任端明殿学士;不久,任通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升任同知枢密事兼代参知政事,封合沙郡公。咸淳四年(1268年)乞归,拜资政殿学士,致仕。著有《诸儒性理文锦》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