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秋深霜气重,孤雁最先鸣。
响入空闺静,心怜永夜清。
自从成只影,同是感离情。
谁许并高节,寒林有女贞。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大雁的诗,名为《闻雁》。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以更好地理解其精髓和魅力。

首句“秋深霜气重”,诗人开篇便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深秋时节,霜气凝重。这里不仅交代了季节和气候,也为接下来的诗句奠定了凄清、寒冷的基调。

第二句“孤雁最先鸣”,诗人笔锋一转,引出孤雁。在这个寂静的深秋时节,孤独的大雁最先发出鸣叫声。这里的“孤雁”象征着孤独、寂寞和远离家乡的情感。

第三句“响入空闺静”,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孤雁的鸣叫声,这声音传入空旷的房舍,显得格外清晰和凄凉。这里通过空闺的描写,暗示了女性的寂寞和孤独。

第四句“心怜永夜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漫长清冷的夜晚的怜悯之情。这里的“心怜”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投射,他感同身受地体验着夜晚的清冷和孤独。

第五句“自从成只影”,诗人继续描述孤雁的形象,它孤单地飞翔,形影相吊。这里的“只影”强调了孤雁的孤独和无助。

第六句“同是感离情”,诗人将孤雁的命运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深深感慨。这里的“同是”强调了诗人与孤雁在情感上的共鸣。

第七句“谁许并高节”,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谁能与孤雁共度这个高远的节日呢?这里的“高节”可能指某个特定的节日,也可能是指人生中某个重要的时刻。

最后一句“寒林有女贞”,诗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寒冷的树林中,有坚守的女性(或指贞节的女性)。这里的“女贞”象征着坚守和忠诚,表达了即使面对困境和孤独,也要保持忠诚和坚定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和对离别的感慨。同时,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将孤雁的命运与女性的坚守联系起来,展示了面对困境时应有的坚定信念和忠诚。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