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年八兄读唐书感事 其二

叩马何人亦急装,延秋门外晚苍凉。漏师遮莫憎回纥,召衅无端罢李纲。

此日西风寒翠盖,当时明月按《霓裳》。可怜火照骊山夜,白发宫嫔殉上皇。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事件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先,诗人用“叩马何人亦急装,延秋门外晚苍凉”描绘了一个场景:有人匆忙地敲门,外面是秋天的傍晚,显得凄凉。这里的“叩马”可能是指有人急切地请求见皇帝,而“延秋门外”则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时光的流逝。

接着,“漏师遮莫憎回纥,召衅无端罢李纲”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这里的“漏师”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他们虽然不喜欢回纥(一个古代民族),但还是因为一些无端的原因罢免了李纲(一个官员)。这里的“召衅”可能是指引起争端或战争。

然后,“此日西风寒翠盖,当时明月按《霓裳》”通过对比现在的凄凉和过去的繁华,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这里的“翠盖”可能是指宫廷的华丽,而《霓裳》则是指古代宫廷舞蹈。

最后,“可怜火照骊山夜,白发宫嫔殉上皇”描绘了一个悲剧性的场景:骊山夜晚,火光照耀,白发宫嫔为了殉葬上皇而自尽。这里的“可怜”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悲剧的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局势、个人命运以及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融入诗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深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