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五首 其三

曾伴荆卿入暴秦,南冠一载未亡身。
何来刺背孙鸣凤,不异诛心章炳麟。
已违遗教排共党,又见反叛媚东邻。
早知软化师评定,此贼奚容秉国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用历史典故影射现实斗争。

第一句用荆轲刺秦王的典故,暗指某人曾参与过危险的反抗行动(比如革命),像荆轲一样勇敢。但后来被敌人抓住("南冠"指囚徒),关了一年却没死。

第二句讽刺叛徒孙鸣凤(影射现实中的叛变者),说他像近代革命家章炳麟写文章批判敌人那样,用恶毒手段从背后捅刀子。

第三句直接批评:这人先违背革命理想反对共产党,后来又投靠日本侵略者("东邻"指日本),是双料叛徒。

最后两句是愤怒的总结:早知道他会变得这么软弱投降("软化"),当初就该像评定等级那样严格审查,怎能让这种败类掌握国家大权?

全诗用历史故事打比方,把叛徒比作古代刺客、近代文人,又用"此贼"这种直接骂人的话,既文雅又解恨。作者通过强烈对比(曾经的革命者 vs 现在的汉奸),让读者感受到背叛的可耻和愤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