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临川游山

客行旷登览,羁心展游陟。
裹粮度瑶岑,振衣寻石室。
源深洞屡迷,径险岩逾密。
重林散轻雾,绝壁映初日。
鸟鸣识节变,草绿知春及。
夭桃始发溪,猗兰渐盈泽。
采药遵灵丘,援萝入幽谷。
缅邈隐士居,想像仙人宅。
朝窥鸾鹤逝,夜听猩猿泣。
水镜含清晖,松门带暝色。
近涧虹文丹,远峰岚气黑。
云归影难留,泉飞响易急。
观奇道转远,探异情未毕。
候月弄澄鲜,飡霞羡高逸。
适己物自忘,达生赏无极。
终然得所遣,傥值同怀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入山林的游历,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探险的乐趣
诗人像一位背包客,带着干粮攀越高山("裹粮度瑶岑"),拨开藤蔓寻找隐秘的石洞("振衣寻石室")。诗中"源深洞屡迷,径险岩逾密"生动展现了山中探险时迷路的新奇感和发现幽径的惊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们现代人徒步旅行时"柳暗花明"的体验。

2. 自然的交响曲
诗人用多种感官记录山中美景:视觉上看到晨雾中的树林("重林散轻雾")、阳光照在峭壁("绝壁映初日");听觉上听见鸟鸣报春("鸟鸣识节变")、夜晚猿猴的啼叫("夜听猩猿泣");甚至注意到溪边刚开的桃花("夭桃始发溪")和湿润岩石的反光("水镜含清晖")。这些描写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短视频,让人身临其境。

3. 隐士的梦想
诗中反复出现对隐士生活的想象("缅邈隐士居"),诗人白天看仙鹤飞过("朝窥鸾鹤逝"),傍晚在松树掩映的门前看夕阳("松门带暝色"),吃着朝霞般的清简食物("飡霞羡高逸"),这些描写流露出对摆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渴望,就像现代人偶尔会幻想隐居山林的浪漫。

4. 心灵的收获
最后诗人说"适己物自忘",意思是沉浸在山水中忘记了物质烦恼;"达生赏无极"表达通过这次旅行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这种通过亲近自然获得内心平静的体验,和我们今天通过露营、爬山来减压的本质是相通的。

整首诗就像一篇精美的游记,不仅记录风景,更记录了心灵被自然治愈的过程。诗人把险峻的山路变成发现美的旅程,把孤独的行走转化为与天地对话的机会,这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