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古代读书人的矛盾心理:当官和种地,到底哪个更实在?
前两句自嘲式吐槽:当个小官(达仕)租着豪华大房子(千石指大宅),靠死记硬背(五经)混了个虚名。就像现在有些人为了面子贷款买豪宅,其实活得挺累。
三四句说大实话:人总不能天天喝得烂醉(千日醉典故),但当了九年官发现还不如回家种地踏实。这里用种地比喻简单实在的生活,和虚浮的官场形成对比。
五六句突然转折:虽然知道喝酒的快乐(杯中趣),但更明白钱袋子的重要性(袋里乘指钱袋鼓起来)。就像现代人纠结"要理想还是要面包"。
最后两句扎心总结:读了一辈子书啥实际本事没学到(无一事),结果被官场(汩是淹没的意思)毁了一生。像极了当代打工人吐槽"寒窗十年,最后成了996工具人"。
全诗妙在把古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说得特别接地气,用喝酒、钱袋、种地这些生活化比喻,让现代人也能秒懂那种"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纠结。最后那句"官宦汩平生"尤其犀利,简直就是古代版的"社畜人生"。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