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单却充满人情味的乡村场景,展现了古人淳朴好客的生活态度。
诗的前两句"大路古茅屋,问津欲何从"是说:在一条大路旁有间古老的茅草屋,过路人想打听方向却不知该问谁。这里通过"古茅屋"暗示这是一个远离喧嚣的宁静之地。
后两句"鸡黍相款留,贤哉植杖翁"生动地描写了屋主热情招待路人的情景:用鸡肉和黄米饭(古代待客的简单饭菜)款待客人,这位拄着拐杖的老翁真是贤德啊!"植杖翁"这个形象特别传神,让人仿佛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站在门口招呼客人的画面。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最真挚的待客之道
2. 通过"鸡黍"这样具体的食物,让场景更有生活气息
3. 赞美了普通老人身上体现的传统美德
4. 短短20个字就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画面
它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待客之道不在于排场,而在于真诚;贤德之人往往就藏在平凡的生活中。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