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欢·对菊自叹
对菊自叹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登会波楼
四围山,会波楼上倚阑干。大明湖铺翠描金间,华鹊中问,爱江心六月寒。荷花绽,十里香风散。被沙头啼鸟,唤醒这梦里微官。
玉香逦花
玉香逦,花中无物比风流。芳姿夺尽人间秀,冰雪堪羞,翠帏中分外幽。开时候,把风月都熏透。神仙在此,何必扬州。
村居
会寻思,过中年便赋去来词。为甚等闲间不肯来城市?只怕俗却新诗。对着这落花村,流水堤,柴门闭柳外山横翠。便有些斜风细雨,也近不得这蒲笠蓑衣。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登会波楼
四围山,会波楼上倚阑干。大明湖铺翠描金间,华鹊中问,爱江心六月寒。荷花绽,十里香风散。被沙头啼鸟,唤醒这梦里微官。
玉香逦花
玉香逦,花中无物比风流。芳姿夺尽人间秀,冰雪堪羞,翠帏中分外幽。开时候,把风月都熏透。神仙在此,何必扬州。
村居
会寻思,过中年便赋去来词。为甚等闲间不肯来城市?只怕俗却新诗。对着这落花村,流水堤,柴门闭柳外山横翠。便有些斜风细雨,也近不得这蒲笠蓑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作品由四首小令组成,通过不同场景展现了作者闲适自得又略带感伤的生活态度。
第一首《对菊自叹》写秋日赏菊的感慨。菊花在重阳雨后凋零,就像人青春逝去。人看着菊花感到羞愧,因为花虽凋谢但明年还会再开,而人只会越来越衰老。最后用拟人手法,说菊花默默替人忧愁,把人与花的感情写得特别生动。
第二首《登会波楼》描绘大明湖夏日美景。站在会波楼上,看到四周青山环抱,湖面像铺着翠绿的地毯描着金边。最爱六月湖心的清凉,荷花盛开香飘十里。最后说被鸟叫声惊醒,暗示自己不过是个小官,刚才的享受像做梦一样。
第三首《玉香逦花》赞美一种叫玉香逦的花。说这花风流无比,比人间所有美丽事物都出众,连冰雪在它面前都害羞。花开时香气能把整个环境都熏透,有这样的花在,连扬州那样的好地方都不用去了。
第四首《村居》写隐居乡村的乐趣。人到中年就想学陶渊明归隐,不愿轻易进城,怕城市的俗气破坏写诗的灵感。住在落花流水的村庄,柴门外青山如画,就算有风雨也不怕,因为有蓑衣斗笠。表现了远离尘嚣的闲适生活。
整体来看,这组作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淡漠,以及人到中年后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语言清新自然,善用拟人、对比等手法,把景物写得很有情味。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