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士叹
嗟哉燕士左与羊,狗屠不事节义张。
楚王好士声播扬,翩然二子同裹粮。
楚南燕北路阻长,山深雨雪雱且凉。
桃乎慷慨泪数行,势不两生以一当。
推尔食,解我衣,我才差短死则宜。
我能死,尔能生,生见楚王功两成。
道傍十围木,虫蚁穴其腹。
古之翳桑人,于焉同一哭。
哀也含泪不敢弹,楚王一见尊大官。
树中有友形影乾,陈词再拜王慨叹。
士为我死死不棺,葬之以礼衣冠完。
哀也对食忍独餐,下报我友颜不汗。
人间交态多欺谩,吾于二子无讥谗。
嗟乎哉!
戎夷亦死鲁郭门,彼为国士友何人。
楚王好士声播扬,翩然二子同裹粮。
楚南燕北路阻长,山深雨雪雱且凉。
桃乎慷慨泪数行,势不两生以一当。
推尔食,解我衣,我才差短死则宜。
我能死,尔能生,生见楚王功两成。
道傍十围木,虫蚁穴其腹。
古之翳桑人,于焉同一哭。
哀也含泪不敢弹,楚王一见尊大官。
树中有友形影乾,陈词再拜王慨叹。
士为我死死不棺,葬之以礼衣冠完。
哀也对食忍独餐,下报我友颜不汗。
人间交态多欺谩,吾于二子无讥谗。
嗟乎哉!
戎夷亦死鲁郭门,彼为国士友何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关于友情、牺牲和忠诚的感人故事,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故事里有三个主要人物:燕国的左先生、羊先生,以及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杀狗人("狗屠"张义士)。他们听说楚王重视人才,便结伴前往楚国求职。路途遥远艰险,深山雨雪交加,三人受尽苦难。
路上粮食耗尽时,张义士主动牺牲自己——他把食物让给同伴,脱下衣服给他们保暖,说:"我的才能不如你们,我死更合适。你们活着去见楚王,才能成就大事。"说完就自杀了。这个场景就像古代"翳桑人"的故事(春秋时灵辄饿倒桑树下,被赵盾所救,后舍命报恩的典故),令人泪下。
活下来的两人见到楚王后获得高官厚禄。但左先生始终忘不了死去的朋友,每次吃饭都难以下咽,最终也自杀去"地下见朋友"。楚王被这种情义感动,用隆重的礼仪安葬了他们。
诗人最后感慨:现在世上多的是虚伪的交情,但这三人却展现了最纯粹的友谊。就像春秋时期戎夷为守信用冻死鲁国城门,真正的朋友就该如此。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生死考验展现友情的极致——有人舍命让粮,有人富贵不忘死友 2. 对比强烈:深山苦难vs楚王宫殿,个人牺牲vs功成名就 3. 结尾点题:在一个人情淡薄的世界,这种古典侠义精神更显珍贵 4. 借用历史典故(翳桑人、戎夷)加深情感厚度
本质上,这是首关于"什么是真正朋友"的诗。它告诉我们:患难中的自我牺牲,比富贵时的甜言蜜语更珍贵;对逝去朋友的忠诚,比活着的荣耀更重要。这种跨越生死的友情,在功利社会中尤其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