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漫长秋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开头四句写秋夜景象:漫长的秋夜里,四周虫鸣不断。诗人走出门外,看到高远的天空和明亮的银河。这里用虫鸣和星空营造出秋夜的寂寥氛围。
中间四句转入人生思考:人活在世上本应有自己的道路,为何总是自我束缚?一颗小小的心本该安守本分,却总被世间万物所驱使。这里"寸心"指人的内心,"万物终我役"是说人被外物所奴役。
最后两句写黎明将至:鸡鸣时分,梦境模糊,分不清谁是圣贤(舜)谁是盗贼(蹠)。这里用舜(贤君)和蹠(大盗)的对比,暗指世人难以分辨善恶真伪。
全诗通过秋夜景致引出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人在世俗中身不由己的困惑,以及对真假善恶难以辨明的无奈。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把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迷茫。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