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的淡泊心境。
前两句"乱云堆里结茅庐,已共红尘迹渐疏"是说:在云雾缭绕的深山里搭了间茅草屋,渐渐和繁华喧嚣的世俗生活疏远了。这里的"乱云堆"既写实景,也暗示远离尘世的纷扰。
后两句"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最有趣:作者自称"野人",让读者别问他怎么谋生,因为他的生活很简单——窗前有潺潺流水相伴,枕边有诗书可读。这展现了一种自给自足、与书为伴的隐居生活。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乱云"与"红尘"形成对比,突出山居的清幽 2. "流水"和"书"两个意象,生动表现了隐居者的精神世界 3. 语气洒脱自然,没有刻意标榜清高,反而更显超脱
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对现代人来说依然很有吸引力。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富足不在于物质,而在于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李九龄
李九龄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又中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进士第三名。一说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进士(《瀛奎律髓》卷四八)。尝为蓬州蓬池令(《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与卢多逊、扈蒙等同修《五代史》。李九龄生活在唐宋之交,因社会动荡,一生抱负难以伸展。著有《李九龄诗》一卷,皆七言绝句。《全唐诗》录存二十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