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玉花珍簟上,金缕画屏开。晓月怜筝柱,春风忆镜台。
筝柱春风吹晓月,芳树落花朝暝歇。稿砧刀头未有时,
攀条拭泪坐相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清晨的孤独与思念,用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深藏的哀愁。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华美的玉簟(凉席)和金线屏风,暗示主人公生活优渥;接着镜头转向拂晓的月亮照着古筝的弦柱(调音用的木栓),春风吹过梳妆台——这些她与爱人共同使用过的物件,此刻都在提醒着分离。这里用"怜""忆"二字,把月亮和春风都写活了,仿佛它们也在陪女子怀念。

五六句用回环句式(类似"顶针"修辞)特别巧妙:筝弦上还留着春风吹过的痕迹,晓月还挂在窗前,可院里的花树已经凋谢,从早到晚无人欣赏。这种时光流逝的对比,强化了"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惆怅。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丈夫("稿砧"是古代对丈夫的隐称)的归期像断掉的刀头般渺茫,女子只能坐在树下,擦着眼泪抚摸枝条,把思念寄托在随风摇曳的树枝上。这里"攀条拭泪"的细节特别动人,让我们仿佛看见她手指颤抖的模样。

全诗最妙的是把思念这种抽象情绪,全转化成了可触摸的日常物件:屏风会"开",月亮会"怜",春风会"忆",花树会"歇"。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让整首诗像被晨露浸润过的丝绸,既华丽又哀伤,完美呈现了古代女子含蓄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