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退休后的闲适生活,通过细腻的日常场景传递出淡泊宁静的心境。
前两句写老人退休后住在简陋小巷的生活状态。"垂老归休意"直接点明这是退休老人的生活,"栖栖"二字生动表现出老人安然自得的样子,虽然住在陋巷却很满足。
中间四句用四个生活细节组成一幅生动的夜生活图景:昏暗灯光下棋子落下的声音、酒喝完后的闲聊、屋檐滴落的露水、穿过门槛的微风。这些细节看似平常,却巧妙展现了老人清贫但自得其乐的生活——下棋、喝酒、听风看雨,都是不需要花费的雅趣。
最后两句突然插入蝉鸣声,是点睛之笔。老人像木兰树丛中的蝉一样,虽然环境简陋(木兰丛),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声音(蝉鸣)。这个比喻暗示老人虽然年老隐居,但仍保持着精神世界的独立与高洁。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通过最普通的生活场景,展现了退休老人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那些看似单调的日常——下棋、喝酒、听风声、看露水,在诗人笔下都变成了富有诗意的享受,传递出"平凡生活中见真趣"的生活智慧。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