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杂诗(六首。以下《越游稿》) 其二

忆昔客吴山,门对万松岭。
松下日行游,况值长春景。
朅来卧穷海,时秋枕席冷。
还同泣露蛩,唧唧吊宵永。
岂无栖泊处,寄此形与影。
行矣临逝川,前途无由骋。
以之怀往年,一念讵能静。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当下处境的孤寂。

前四句回忆过去:作者曾在杭州吴山居住,门前就是万松岭。每天在松树下散步,又正值春光明媚,生活惬意悠闲。这里用"万松""长春景"等意象,营造出充满生机的画面。

中间六句写现实处境:如今躺在偏远的海边,秋夜枕席冰凉,像寒露中的蟋蟀一样整夜哀鸣。虽然有个栖身之所,却只是勉强容身,孤独无依。"泣露蛩"的比喻特别生动,把秋虫的鸣叫比作哭泣,强化了孤寂感。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时间如流水般逝去,前途却看不到希望。想起往日的快乐,内心怎么还能平静?"逝川"这个典故暗指时间一去不返,与开头的美好回忆形成强烈反差。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强烈的对比艺术:空间上从繁华的吴山到荒凉的海边,时间上从生机勃勃的春天到萧瑟的秋天,情绪上从往日的悠闲到如今的愁苦。通过这些对比,把人生无常、理想幻灭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