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莲渠贫女吟

妾无千丈绳,双丸任渠奔。
妾无一星金,竹笥空长存。
孤灯耿寒绩,一春不出门。
母家今何在,血染双啼痕。
虽然贫不嫁,嫁了那忍言。
古来惟玉奴,不肯负东昏。
嗟哉市门倚,父母岂不恩。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位贫穷女子的口吻,讲述了她艰难的生活和坚守尊严的选择。

开篇用"千丈绳"比喻束缚命运的力量,"双丸"指代日月,意思是自己无力阻止时间流逝,只能任由命运摆布。"一星金"和"空竹笥"形象地展现了家徒四壁的贫困状况。

中间部分描写具体生活场景:寒夜孤灯下织布,整个春天都不出门。这里"血染双啼痕"用夸张手法,表现思念娘家的痛苦之深。虽然贫穷到无人愿娶,但女子却说"嫁了那忍言",暗示嫁人可能意味着更悲惨的命运。

最后用历史典故表明心志:南朝齐的潘玉儿(玉奴)宁死不负昏君东昏侯,以此自比。结尾"市门倚"指倚门卖笑的妓女,反问"父母岂不恩",既表达对卖笑女子的不解,也暗含对自己坚守贞洁的肯定。

全诗通过贫女独白,展现了古代底层女性在贫困中坚守尊严的艰难选择,用质朴语言道出了"贫贱不能移"的骨气。诗中"孤灯""寒绩""血泪"等意象生动传神,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主人公的处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