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仲弟南还有怀老亲

无限离愁匹马前,况多风雨断鸿边。
板舆未得归潘岳,春草何堪送惠连。
伏枕梦回沧海月,登临望极白云天。
飘零若见高堂问,双鬓休言异昔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兄弟分别时的离愁别绪,以及游子对远方父母的思念。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平实却动人。

首联"无限离愁匹马前,况多风雨断鸿边"直接点明主题:弟弟独自骑马南归,风雨中孤雁哀鸣,更添离愁。这里用"断鸿"(失群的孤雁)暗示兄弟分离,画面感很强。

颔联"板舆未得归潘岳,春草何堪送惠连"用了两个典故:潘岳是孝子代表,这里说自己不能像潘岳那样用"板舆"(一种舒适的车)接父母同住;惠连是南朝才子,这里指弟弟。意思是既不能尽孝,又要送别弟弟,双重遗憾。

颈联"伏枕梦回沧海月,登临望极白云天"写思念:躺着梦见家乡的海月,登高远望只见白云不见家。用"白云"暗指父母所在(古代常用"白云"代指父母),表达望乡之情。

尾联最感人:"飘零若见高堂问,双鬓休言异昔年"是叮嘱弟弟:如果父母问起我,别说我双鬓已白(显得苍老)。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心理,现代人依然能产生共鸣。

全诗亮点在于: 1. 情感层层递进,从送别弟弟到思念父母,最后落点在"不让父母担心"的细腻心理 2. 善用意象:孤雁、春草、白云等常见景物都承载着深沉情感 3. 用典自然,即使不知道典故也能读懂诗句要表达的意思 4. 结尾的"白色谎言"特别真实动人,展现了传统孝道的温情一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