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凉挂晓云轻

凉挂晓云轻,声度西风小。井上梧桐应未知,一叶云鬟袅。
来雁带书迟,别燕归程早。频探秋香开未开,恰似春来了。

赏析

《卜算子》,据说借用骆宾王的绰号命名(骆写诗好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调始见苏轼《东坡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故另有四十五、四十六两体。宋教坊复演变为《卜算子慢》,八十九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

“凉挂”两句,绘秋晨景色。言秋月凉沁高悬空中,金风轻拂晓云缓移。“井上”两句,状叶初落。言井边的梧桐树,看来还郁郁葱葱,没有秋天已临的感觉,但只见那儿已有一片桐叶象柔美的长发似的随风飘然而下,才忽然感到秋已至矣,所谓“一叶落而知秋至”矣。上片以秋叶落暗示老将至。也是词的别名《缺月挂疏桐》的生发。

“来雁”两句,思人。“别燕”句中,“燕”,似指爱人,详见前第一百八十二首《绛都春》词及其注释。此言“鸿雁”传来的书信似乎已经太迟,我与爱人生离死别,又匆匆回归当差的地方。“频探”两句,借物喻己之景况。言词人曾多次探问秋天的菊花有没有盛开,如果秋菊一旦开花,就会香气四溢,醉人心扉。四处飘浮着花香,这就好象是春天又来了似的。此也有暗示:希望自己的景况能有所改善之意。下片也有推己及人之意。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初秋清晨的细腻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巧妙的联想。

上片写景:清晨微凉,薄云像轻纱一样挂在天边,秋风轻柔地吹过。井边的梧桐树或许还没察觉到秋天来了,但一片落叶已像女子发髻上的装饰般轻轻飘落。这里用"云鬟袅"形容落叶,既写出落叶的轻盈,又把自然景物比作女子发饰,显得格外生动。

下片抒情:先写候鸟——大雁捎信总是迟到,燕子却早早飞走了,暗含对远方消息的期盼。最妙的是结尾,主人公反复查看秋菊是否开放,这急切的心情,竟像是盼着春天到来一般。这种对秋菊的期待被比作盼春,意外地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永恒向往。

全词精妙之处在于:
1. 用"轻挂""小声"等词把秋风、晓云写得像会做动作的人
2. 通过"一叶知秋"的细节,以小见大
3. 结尾的反常比喻(盼秋如盼春),新颖又耐人寻味
4. 通篇没有直说思念,但通过"带书迟""归程早"等细节流露心事

就像用手机拍了个短视频:清晨薄雾中,一片梧桐叶打着旋儿落下,镜头一转是主人公在花园里弯腰查看花苞,配上一句"等花开的心情,就像等快递似的",既日常又诗意。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