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站在吴山上远眺会稽山时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驻马吴山纵目初,西兴烟树翠扶疏"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作者骑马来到吴山,停下脚步放眼望去,看到远处的西兴(地名)笼罩在薄雾中,树木青翠茂密,枝叶疏朗有致。这里的"烟树"二字特别传神,既写出了树木被雾气笼罩的朦胧美,又暗示了距离的遥远。
后两句"会稽咫尺无由到,何日来探禹穴书"则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向往:会稽山明明近在眼前("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前往。作者特别提到想探寻"禹穴书"(传说大禹治水时留下的典籍),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向往和求知欲望。
整首诗通过"驻足远望-触景生情-心生向往"的结构,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自然融合。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看得见却够不着"的微妙心理——就像我们生活中常有的那种对近在咫尺却暂时无法实现的事物的渴望,这种情感跨越千年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