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长安夜刺闺,胡骑白铜鞮。
诏书发陇右,召募取关西。
剑悬三尺鞘,铠累七重犀。
督军鸣战鼓,巡夜数更鞞。
侵星出柳塞,际晚入榆溪。
秦泾含药鸩,晋火逐飞鸡。
通泉开地道,望敌竖云梯。
阴山日不暮,长城风自凄。
弓寒折锦鞬,马冻滑斜蹄。
燕旗竿上脆,羌笛管中嘶。
登山试下赵,凭轼且平齐。
当今函谷上,唯用一丸泥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的边塞战争,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节展现了古代军旅生活的艰辛与悲壮。

开篇用"长安夜刺闺"点明战事突发,朝廷紧急征兵。士兵们全副武装("剑悬三尺鞘,铠累七重犀"),在战鼓声中奔赴前线。诗中用"侵星出柳塞"(披星戴月离开驻地)、"际晚入榆溪"(傍晚抵达新战场)等行军细节,展现部队的快速机动。

战斗场面描写尤为精彩:既有地下突袭("通泉开地道"),又有高空强攻("望敌竖云梯");用"秦泾含药鸩"暗示惨烈伤亡,以"晋火逐飞鸡"展现火攻战术。环境描写更添悲凉:阴山长夜、长城凄风、冻折的弓箭、打滑的马蹄,连军旗都被冻脆,羌笛声都带着嘶哑。

结尾用"一丸泥"的典故(传说函谷关天险只需一丸泥就能封堵),既点明战场位置,又暗含将士们誓死守卫的决心。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一个个充满张力的战争片段,让读者感受到金戈铁马的震撼与保家卫国的豪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