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桑林生机盎然的画面,充满生活情趣和美好寓意。
前两句"女桑新绿映宫槐,三月春风戴胜来"像一幅动态画:柔嫩的新桑叶与槐树相互映衬,三月的春风中,戴胜鸟(一种头戴羽冠的美丽鸟儿)欢快飞舞。这里用"女桑"形容桑树的柔美,用戴胜鸟暗示春意正浓。
后两句"织就鸳鸯锦千匹,金刀先取合欢裁"转入联想:这些桑叶养蚕后能织出无数鸳鸯图案的锦缎,而工匠们会优先用金剪刀裁制象征爱情的合欢被。这里"鸳鸯锦"和"合欢"都是爱情象征,暗示这些劳动成果最终会成就人间美好姻缘。
全诗妙在将自然景物(桑、槐、鸟)、人类劳动(养蚕织锦)和美好祝愿(爱情)自然串联,就像用镜头从桑林摇到织房,再摇到新婚的闺房。诗人通过"桑叶-丝绸-婚庆"的联想链条,歌颂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理。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