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郊访沈洞主一首

抖擞尘埃暂出郊,一藤行访羽人巢。
风翻翠浪催禾穗,秋放殷红著树梢。
万里家山怀五老,各年活计却三茅。
明朝便好乘风去,不学浮屠更打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郊外游玩时的一次访友经历,同时表达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首句“抖擞尘埃暂出郊”,诗人用“抖擞尘埃”来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暂时抛开尘世的烦恼,决定到郊外走走,去寻找内心的平静。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将内心的不快比作尘埃,而“出郊”则是摆脱束缚、寻求自由的过程。

接着,“一藤行访羽人巢”,诗人徒步踏上了寻访道人的路。这里的“羽人”指的是仙人,暗示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生活的憧憬。

中间两联描写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象:“风翻翠浪催禾穗,秋放殷红著树梢。”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秋天的自然景色,风吹过,稻田波浪起伏,成熟的稻谷已展现出金色的光泽;二是秋天的颜色,红叶点缀着枝头,色彩斑斓。这既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宁静。

接下来,“万里家山怀五老,各年活计却三茅。”这说明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五老峰这样的美好景致。这里的“家山”指的是家乡的山,而“五老峰”是古代著名的山峰之一,象征着故乡的美好记忆。同时,他也提到了“三茅”,这指的是古代道教中著名的三茅真君,暗示了自己追求道家生活方式的愿望。

最后两句“明朝便好乘风去,不学浮屠更打包”,表达了诗人希望像道家一样,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然。这里“不学浮屠”意味着不学佛教,而“更打包”则是继续背起行囊,意指他愿意像道家一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是像佛教徒那样,在生活中背负过多的包袱和束缚。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境界。

王阮

(?—1208)宋江州德安人,字南卿。王韶曾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整修战备,金人不敢犯。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特命入奏,诱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归隐庐山以终。有《义丰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