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别驾之南康

匡庐之山朝雨歇,万壑千岩敛晴色。芙蓉朵朵翠欲流,漠漠溪桥少行客。

白鹿古洞翳莓苔,紫阳教规遗墨迹。君今半刺此名区,山川文献两清绝。

忆从太学诵君文,落地珠玑江动色。吴门梦寐驰停云,燕台杯酒共明月。

明月高高还照人,一从离合几圆缺。那知此会不可常,仆夫在门又言别。

是时江云凝不飞,冻雨霏霏半成雪。玉树临风不可扳,琪花著草真堪折。

折赠难将一段情,强写新诗手欲裂。长材政理良不难,伫听佳声满城阙。

公暇匡庐载酒过,好景寄予壮心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林别驾前往南康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友情的珍视。

开头用"匡庐之山"(庐山)雨后初晴的景象,勾勒出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卷:雨后的山峰云雾缭绕,千万条溪谷和岩石都沐浴在晴光中。盛开的芙蓉花娇艳欲滴,溪桥上却少有行人,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

接着提到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和朱熹(紫阳先生)留下的教规墨迹,既展现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暗示友人将要去的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地方。诗人称赞友人既有治理地方的才干,又兼具文采风流。

中间部分回忆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从太学时期就欣赏他的文章,到后来在吴门、燕台等地把酒言欢的往事。用"明月"象征友情,虽然聚少离多,但情谊始终如月光般皎洁。

最后描写送别时的场景:冬日的江云凝滞,雨雪纷飞,更添离愁。诗人想折花相赠却难表深情,只能强忍不舍写下这首诗。结尾勉励友人施展才华治理好南康,并期待他闲暇时能重游庐山,用美景来激励壮志。

全诗将山水之美、人文之盛与真挚友情完美融合,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也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前程的祝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