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歌赞美了一位名叫子皙的儒家学者,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他一生的成长与成就。
前两句"雍容子皙,已望堂室"是说子皙仪态端庄,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学问境界。"望堂室"用登堂入室来比喻学问造诣高深。
中间四句讲他的成长历程:"幼则有造"说他从小就有天赋;"成则祖述"指他学成后能传承先贤思想;"文采日化"形容他的文章日益精进;"儒效力弼"说他用儒家学说辅佐治国。
最后两句"永观厥成,德音秩秩"是总结:人们永远铭记他的成就,他美好的名声流传有序。"德音"指美好的声誉,"秩秩"形容有条理、持久。
全诗用简洁有力的语言,通过"幼年天赋-学业成就-社会贡献-后世影响"这条线索,完整展现了一位儒家学者的人生轨迹。最打动人的是它传递的价值观: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一个人可以从天赋少年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贤者,并赢得长久的美誉。这种对学问与德行的追求,在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赵构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赵构生于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赐名赵构,封蜀国公,历任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等职,不久晋封康王,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掳徽、钦二帝北去后,被宋钦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