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康得鱼或劝舍之诸公有诗议未判吾谁适从亦赋一篇

溪鱼有如缘木求,纵有琐细不受钩。
我居恨不如江头,长江巨浪一苇游。
得鱼满船鲂鲤鯈,暮归献俘烹魁酋。
迩来越吟思命驺,斋厨空无萍藻羞。
披抉泥沙穷涧陬,掇拾小鲜馔糗糇。
三咽井上或可侔,先生道眼无全牛。
虚心触物如虚舟,独未辟谷师留侯。
手持巨饵安所投,弹铗时有冯驩忧。
南音不变钟仪囚,朝齑暮盐意则悠。
渠肯嗜杀对血流,欲引西江盖无由。
升斗小惠不知赒,吾言非夸亦非媮。
一饱等是充饥喉,暴殄天物神所不,杜陵有诗请君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关于捕鱼和人生选择的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捕鱼的困境 诗人说自己住在溪边,但溪里的鱼太机灵(像猴子爬树一样难抓),用鱼钩根本钓不上来。他羡慕住在江边的人,乘着小船就能捕到满船的鲂鱼、鲤鱼,晚上回家能大吃一顿。这里用"献俘烹魁酋"的比喻,把捕鱼想象成打仗凯旋,显得很豪迈。

2. 现实的窘迫 最近诗人生活拮据,厨房空空如也("斋厨空无萍藻羞"),只能去泥沙里挖点小鱼小虾充饥,吃得很寒酸。他自嘲像古人宁戚一样,蹲在井边啃三口干粮就当一顿饭。

3. 人生的态度 诗人说自己虽然穷,但有智慧("道眼无全牛"用庖丁解牛的典故),对待外物很超脱。他不想学张良那样修仙辟谷,但现实是手里拿着大鱼饵(理想)却找不到投放的地方,像战国冯驩一样怀才不遇。

4. 坚守本心 即使处境像春秋时的钟仪(被囚仍弹奏家乡乐曲)一样艰难,每天粗茶淡饭("朝齑暮盐"),诗人也保持淡泊。他反对滥杀生灵("渠肯嗜杀对血流"),认为像用西江水救涸泽之鱼那样的大话不实际,但也不屑于为小恩小惠折腰。

5. 最后的劝诫 诗人总结:吃饱就行,不要浪费("暴殄天物神所不"),最后引用杜甫的诗来强调节俭美德。整首诗通过捕鱼这件小事,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贫困中坚守原则、不卑不亢的生活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