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自勉

潮阳章烟墨,去京路八千。
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
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
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间。
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
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
我乏尺寸効,月食二万钱,
自清西南来,此行非竄迁。
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
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
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
惟怀史部节,不知蜀道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官员被贬到偏远蜀地的心路历程,用旅途艰险比喻人生困境,最终展现豁达心态。

全诗分三部分:
1. 被贬经历(前八句)
用"潮阳章烟墨"形容出发地潮湿阴郁,暗示心情低落。"去京路八千"突出距离遥远,强调被贬的失落感。提到自己曾立大功却被贬,透着委屈。接着用江雾、蛟龙、鱼龙喷火等夸张描写,把赴任路途写成恐怖冒险,实际是表达内心对前途的恐惧。

2. 心态转折(中间六句)
"道在安可劫"是诗眼,意思是只要坚守正道就不怕磨难。这时情绪突然转变,从抱怨转为淡定,甚至调侃自己"月食二万钱"(拿着高薪却没立功)。说自己不算流放,开始用积极眼光看待这次调动。

3. 蜀道新解(后八句)
完全颠覆了传统"蜀道难"的认知:说蜀山可攀登、蜀道很平稳,连危险的剑门关都变安全了。最后点明主题——只要心里装着责任(史部节),现实困难都会变简单。这种反用李白《蜀道难》的写法,特别能突出主人公豁达的胸襟。

最打动人的是诗人面对逆境的转变:从开始的委屈恐惧,到后来的从容乐观,最后把艰难旅途看作修身养性的机会。这种"心态决定境遇"的智慧,对现代人应对压力很有启发。诗中蛟龙攀船、鱼龙喷火等奇幻描写,既生动又有象征意义,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超越。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0